上海锐比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English

新闻中心 News

当前位置:首 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行业新闻

澎湃新闻:萨拉乌苏河,捧着读你(四十八)

TIME:2020/9/2 来源:澎湃新闻 点击数:


导语:
在鄂尔多斯草原南端,有一条蜿蜒的河流,它源于陕西西北定边县境内,流经内蒙古鄂托克前旗、乌审旗,然后从巴图湾村东折流入陕北境内,与响水河汇合后向东南方向流入黄河的支流无定河。在地层松散的毛乌素沙漠上,冲刷出一条宽阔幽深的“U”字形河谷。这条河流就被称为萨拉乌苏河。
萨拉乌苏,蒙语的意思是黄色的水。就是在这条河流一带,曾经是古老而灿烂的鄂尔多斯文明的发祥地。
萨拉乌苏动物群化石至少有45种以上,这里是名副其实的“化石之乡”。这些萨拉乌苏文化遗物和共存的动物群表明,萨拉乌苏河一带,曾经有很多的淡水湖,那里水草和森林茂盛,成群的动物活跃其间。生活在河湖两岸的“河套人”就是在这样水草丰茂的地方创造了自己的文明。为人类的历史的发展谱写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本土学者杨道尔吉长期致力于北方草原文化的研究及创作,他将通过系列文章来为我们释读关于萨拉乌苏河的科学研究史。

 


 

萨拉乌苏河,捧着读你(四十八)
作者/杨道尔吉


1990年代开始,主要针对滴哨沟湾剖面和米浪沟湾剖面,开展年代地层和气候地层的研究。


1990年9月,苏志珠对滴哨沟湾及其附近区域的第四纪地层做了考察。1991年10月,靳鹤龄和苏志珠对该剖面又进行了描述,系统采集14C、热释光TL、电镜扫描、化学元素等样品进行分析。1992年苏志珠撰文《萨拉乌苏河第四纪地层与气候变化》,并在随后与董光荣等发表一系列文章。指出:滴哨沟湾剖面的夹沙丘砂的中更新统老黄土的年代为216kaBP(距今21.6万年),萨拉乌苏组形成于距今14~7万年,萨拉乌苏动物群、河套人遗址、河套人化石处于这一时期。进一步分析认为:自末次间冰期以来萨拉乌苏河地区气候环境变迁的主要原因是受全球气候波动的影响,通过冬夏季风强弱变化所导致的南北迁移加以实现的。


米浪沟湾剖面在1978年就已被李保生等发现。1988年秋,李保生、靳鹤龄、祝一志、孙东怀重返萨拉乌苏河,重点考察米浪沟湾剖面,采集生物化石、理化分析和年代测试等样品。在1990年代前后陆续请张景昭、郑公望、胡智育、裴静娴进行测定。此后,又由张焕新、孙忠、邵亚军、陈德牛分别对米浪沟湾剖面的粒度、化学全量、孢粉和软体动物化石进行了分析鉴定。1993年李保生完成论文《15万年以来中国沙区的地质环境》,1996年,李保生调往广州华南师范大学,继续研究萨拉乌苏。1998年发表《15万年以来毛乌素沙漠的堆积及其变迁过程》,主要论述:其一,提出城川组/萨拉乌苏组地质界线的时代,与滴哨沟湾相同地质界线距今7万年的年代等时。将萨拉乌苏组/离石组的年代推测为距今15万年,大沟湾组/城川组的年代确定为距今1万年。其二,根据地层、沉积相等以及一些生物化石揭示的古生态,提出米浪沟湾剖面15万年以来存在沙丘砂与古土壤和河湖相交替演变的27个沉积旋回,代表了27次沙漠期与间沙漠期演化,并认为这是由东亚冬夏季风环境变迁导致的一个完整的沉积学记录。


李保生于此后继续深入研究,在指导研究生研究、思考的情境下,获得新的科学体悟:(1)发现气候旋回与沉积旋回存在因果关系,沉积旋回是气候旋回的产物。(2)将今释古,反演推证。认为:中国季风区沙漠沙地曾经历了27个沙漠扩缩的周期性变化。米浪沟湾剖面的沙丘砂是反气旋风即冬季风向南伸展导致的若干风沙动态过程的结果,而河湖相和古土壤的发育则主要以季风沙区受惠于东亚夏季风的影响有关。


此外,另有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郑洪汉等、西安地质学院孙建中等、中科院地质研究所孙继敏等、太原理工大学樊行昭等进行岩石地层、年代地层、气候地层以及孢粉化石指示的古生态方面的研究工作。

 


  上海锐比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是注册于中国上海的小型科技型公司,致力于引进、吸收和开发最先进和环保的产品和技术。我们专注于各种个人辐射剂量仪、热释光读数器的研发、制造、销售及技术服务,同时还有其它的科学检测仪器及理化实验室仪器耗材。